承平時期能開宗立派的劍客,到了亂世,往往只是時代的一波浪花。智慧、武術,不如運氣來的實在。不過在短短生命中,能發出萬丈光芒的人,那所能訴說的,不會只有一些而已。下面提到的人物,有虛構的角色,也有真實的人。除了知名度以外,他們的劍術能否具有代表性、話題性,都是選取的重點。

 

        坂本龍馬:幕末最有政治眼光之人物。其與友人討論之"船中八策"之大綱,其大概重點有大政奉還(將政權由將軍手中交回天皇),設立上下議會,政治改用內閣制,設定日本國憲法,強化海陸軍,統一全國稅制。內容引領了其後五十年的整體國家方向。只可惜對當時的人來說,也許太刺激了。提出此策後同年,即被刺殺,享年三十三歲。其死後,京都為之震動,許多團體為了找出刺殺龍馬的人,掀起了腥風血雨。不過到現在,對於到底是誰人,或是何方勢力下的手。仍然沒有定論。

               

劍術師承"北辰一刀流"(現今日本警方、軍方教習均為此流),曾為御前劍術比試之冠軍。可惜後來醉心於西方知識時改配火槍,不然應該沒人刺殺的了他。說出這話的人,是當時劍術比試最後屈居亞軍的桂小五郎(維新後改名木戶孝允,維新三傑之一)

 

"北辰一刀流"之絕招名為"虎尾砲",在對打中,找尋時機點,招架對方攻擊後,全力一刀反擊而勝。在劍道比賽中,常見雙方不停的對劍(對打),突然一方加大攻擊力道而拿到擊中判定。可以被視為這點的實踐版。但是這要訣只是一種心法,何時要使出全力一擊,又要用何招出擊,就是要看個人的絕技為何。(說了好像沒說的感覺.......)

       

 

        沖田總司:幕末新撰組第一組組長,成為組長時,頗為善戰。不過由於染上肺結核,不得不離開新選組休養。後來新選組被政府重點打擊,及至滅亡這期間。沖田由於都在休養。並無參與到活動,也避過被維新政府檢肅。最後在休養地過世,時年才二十四歲。

 

根據日文wiki資料,其實一般漫畫小說中,身高不過一百五十幾公分,皮膚白皙,看來瘦瘦小小,好像國中生或是女生的沖田總司形象,是後代小說家司馬遼太郎 為了文學效果編寫出來的。按照史實,沖田身高逼近一百八十公分,膚色略黑,看來有點像是農家子弟,身材結實,但不到魁梧的地步。不過這樣的大漢,年紀輕輕就染上肺結核,纏綿病褟而過世,說起來總有點令人無法想像,不能接受。於是司馬遼太郎編出了身材瘦小的形象,而後世的人們在聽完歷史之後,也比較傾向於認同司馬遼太郎的形象。因為這樣才有病弱美少年的感覺......

 

沖田總司在新選組中,與二組組長永倉新八(神道無念流),三組組長 齋藤一(推測為無外流、一刀流),同時擔任劍術師範,並有"這三人誰才是新選組最強劍士"的內部比較,不過這個比較算是閒話居多,因為沒人真的認真去比較過。維新後,永倉新八的學生曾有留下形容過沖田總司跟齋藤一的劍術風格差異之詞。

        "沖田總司的劍,是猛者之劍;齋藤一的劍,是無敵之劍。"

 

師從"天然理心流",十七歲就拿到天然理心流的免許皆傳,真是天才少年。其得意技為為"三段突刺",但是因到現在,只有人能使出二段突刺,三段的技術仍然無法被破解。所以仍有許多人抱持懷疑態度。至於為何現在沒人知道的原因是,跟沖田對戰過的對手,沒人能活著說出來這一刀的奧妙,沖田又死的太早,沒能流傳下來。

 

突刺可以說是放棄防禦,集中攻擊,畢其功於一劍上。但是對大多數劍客來說,甫一見面就對到突刺,這樣的狀況中能反應過來的人,並不多見。因為一般的實戰中,能用到突刺的時機點並不多。一般對上對方突刺時,劍道比賽中常見的方式是先招架後,再依當時的架勢反擊。但是沖田的突刺可不是只刺一點,依常理要先擋住的對手,出招後才發現難以擋住。而在實戰中,這樣的判斷錯誤帶來的,就是死亡。因而這種本可說是一命換一命的打法,到了沖田手中,反而成為他的必殺之劍

 

一般劍道的突刺,是以正眼姿勢,向前大踏步衝刺,同時雙手平舉,以竹刀刀尖刺向對方。二段突刺,是攻擊者在刀尖將到刺到對方時,運用手臂與手腕的抖動,讓刀尖產生震動。就防禦方的角度看來,就像是同時刺出兩刀一般。

 

在我的推測,三段突刺應該是在二段突刺的用勁方式跟時機點上做變化。如果能在手臂出力時候,加入使劍尖畫小圓圈的力道,再配合手腕的超高速震動,理論上就能刺出三劍。不過,這只是我的推測,因為說起來有眉有眼,實際上手、手臂、上半身的力道配合在二段突刺時就已經是非常困難了。

 

結論,又是吃天份的東西。

 

     

         齋藤一:曾任新選組三組組長,出生年無法確定,不過找資料時才知道,新選組成立時,裡面最年輕的成員居然是齋藤。(1864年,壬生浪士組改組為新選組,大多數歷史上較有名成員都在此時加入,沖田總司跟齋藤一,便於此年加入新選組。沖田總司當時十九歲,齋藤一般論斷是十七歲......)

維新後擔任帶刀警察,專司重要人物的保護行動。個性沉默寡言,但是頗有心思,做事時也敢堅持己見。在新選組任職之時,就不是為大家所喜的對象,但是頗能自保。新選組末期隨保幕派(支持將軍繼續執政)軍隊流亡北方之時,被留在會津,後來由原會津藩藩主招降後,投降政府軍。後來並投在原會津藩藩主之門下,之後謹言慎行的生活著。就這種角度來看,能不賣友求榮,又能躲過政治追殺而自保。其眼光與手腕,應該有獨到之處。

 

因為齋藤本身不多話,又素不為人所喜,其師承反而沒有確切的說明。(應該是沒人敢問他,問了也沒回答。)一般推測為"鐘捲流"(一刀流之分支)或是"無外流"。鐘捲流同時並重拔刀術和劍術,對於擔任護衛的人來說,能同時注重對敵時的反應時間 ( 拔刀術重點在出刀快速)跟後繼招式的完整變化(一般劍術注重之處),應是頗為適合的流派。此流派一般常使用小太刀與長刀。佐佐木小次郎流傳也是這門流的學生。不過是否確實已不可考,因為鐘捲流因二次大戰時,其門人均陣亡在戰場上,沒有人能流傳下來鐘捲流了。

 

根據新選組組員流傳的說法,其絕招為'左手平突刺'。左手單手持刀,由從肩膀高度到腰部間的位置向對手突刺。漫畫「神劍闖江湖」中,齋藤的絕招就是這招。歷史學者認為這種說法可能性頗低。畢竟實戰時,雖然說幾招就能決生死,但也幾乎沒有人每次都能用同一招擊殺對手。更別說是刀口舔血一生的人。用棒球來說,大家都知道王健民的伸卡球投得好,但是正式比賽時他不可能只投伸卡球,這樣對方的打擊者會非常容易抓到王健民投球的角度跟弱點。

 

但是,如果對照到新選組員對沖田總司跟齋藤一的劍術評價之後,我想說,就算你知道沖田跟齋藤的絕招,他們也都只用同一招做決定一擊,你還是擋不住人家......

突刺是劍術攻擊能達到的距離最遠的招式。(把刀當標槍丟的用法不算。)沖田的猛是在於,在見面的第一刀就是突進+三段突刺。雖然說如果被擋下、閃躲後回擊的話,是非常危險的。因為突刺可以說是完全的放棄防禦,全力攻擊的招式。不過沖田總司總能殺了對手,但是就旁觀者的眼中,應該對其膽量讚嘆不已。

而齋藤的劍術,想當然是不錯的,畢竟是當時能擔當劍術師範的人物。但是要能獲得"無敵"的評語,這就頗有推敲之處。

曾經聽過一句話:"沒有無敵的功夫,只有無敵的人。" 因為功夫是固定的招式,而對打時候,能克敵制勝的,是人變化運用武術的時機。如果能掌握這種戰場上細微變化的時機點,那就是難得的天賦跟極能保住自己性命的能力。再考慮到齋藤在新選組以及在明治政府時期,均常常擔任要人之護衛,並有數次成功擋下刺客之紀錄。擔任護衛除了要能隨時掌握週遭環境之外,面對真有突發狀況時的臨場反應,更是重要。在只有幾秒的反應時間內,能做出完善的對策並付出實行,並不是簡單的工作。

由此推論,齋藤應該是善於掌握敵我之間,在打鬥中將局勢引導到有利於自己。在不斷的對打之中,製造出適合運用突刺的時機,再以突刺做決定一擊。

這樣的人,硬打打不贏,持久戰反而被他拖垮。真是令人討厭的對手。

 

    

      四乃森蒼紫:漫畫「神劍闖江湖」中虛構人物,為朝廷御用忍者"御番庭眾"之頭目,初期善用小太刀配合空手武技,後期使用雙小太刀。個性樸實剛直,重感情。外型帥氣,在漫畫連載時,人氣度頗高。

 

小太刀在日本歷史中源流頗久,在鐮倉時代 (陰陽師晴明) 的時代,就是貴族們放在牛車車箱理的防身武器。跟現在人放在機車車箱理的大鎖,汽車後座的球棒功用是一樣的。一般長度約兩尺(60公分),不過因個人身高差異,個人認為應該以劍刃長度不超過手臂長,作為界定的標準較為合適。因為長度較短刀具有攻擊力,卻比太刀適合防禦,故也有"劍之盾"的別名。一般使用拔刀術的劍客中,常用小太刀作為配刀。在速度是最重點的拔刀術中,劍的長度,直接決定了你能出刀的速度和出鞘之後的攻擊能力,小太刀在這裡剛好能在太刀與短刀中取得平衡。不過由於歷史中不同時代流行的看法,所以小太刀與太刀何者較易於使用的爭論,從未停止。畢竟在劍出鞘之後,"一吋長,一吋強"的說法還是有用的。幕末時期,剛好是太刀當道,所以現在看到的漫畫中,幾乎沒有見到作者描寫到使用小太刀。

 

由於編寫這篇資料的關係,需要重新翻出許多之前沒有注意到的歷史資料。看著看著,發現說,其實蒼紫初期所使用的小太刀配合徒手搏擊的武術,應該與日本中古時期宮廷護衛與御用忍者所使用的武術相當近似。只是由於那時候的武術,都是以口傳與親身教導方式,沒有文獻資料流傳下來。所以在漫畫中的蒼紫所使用的徒手搏擊招式,接近現在的極限格鬥(K1)與劍術中的柔術。又,日本千葉縣流傳的古武道--立身流,到現在還有流傳融合劍術與格鬥於一體的教學。不過網路上資料無法更加詳細確定了。

 

漫畫中期的蒼紫,基於要打倒主角劍心的目標,修行了雙小太刀的劍術。作者應該參考了不少過往的資料。現在一般劍道比賽中很難看到二刀流,是因為日本昭和初期,二刀流在比賽場上幾乎是比賽中唯一能見到的流派。比賽選手中,不管原來流派為何,有九成以上都是使用雙刀。這樣一面倒的趨勢原因,在漫畫中蒼紫的手中,充分表現了出來。不管是以速度見長的拔刀術,或是一般著重變化的太刀刀法,都無法穿透雙刀的防禦。刀式被擋下的時候,一定就會出現破綻,一般用太刀比試時,因為雙方都只有一把刀,有許多破綻,是無法利用的,而無法被利用的破綻,就不能算是破綻了。而雙刀能讓使用者用一把刀阻擋對手的進攻,用另一把刀攻擊對手因攻擊失敗所出現的空檔、破綻。在實力接近的對手比賽時,這樣就能決定勝負。於是當時的日本劍術協會全面禁止比賽中使用二刀流,間接導致二刀流的沒落。1992年,為了保存二刀流這門劍術的理由,協會才重新開放在比賽中的使用,只是僅限於成年人的比賽跟劍術段位考試中使用。高中以下的劍術課程實際上還是禁止學習的。

 

 

        緋村劍心:同為「神劍闖江湖」漫畫中虛構人物,幕末刺客,後來轉為地下正義使者。得意技是拔刀術,劍術亦強。

 

原作者在創造他時,參考了幕末四大刺客中的河上彥齋 & 岡田以藏 

(河上彥齋: 30歲以前的經歷不明,30歲時被熊本藩武士提拔為侍從後,才出現在歷史上。身高150多公分,皮膚白皙,相貌斯文。流派為"我流"(無明確師承,自身修練得出的劍術,通稱"我流")。得意劍術是左膝蓋點地,拔刀由左下段向上斬殺(日本稱為:逆袈裟斬)。雖然很早就出名,但是厭惡被政客所利用。維新後因其名聲,維新政府擔心遭反對黨所用,藉故將其下獄,最後被斬首示眾。意外的是,公開刺殺的行為,是四人中最少。只有一位。)

(岡田以藏 :土佐藩的下級武士,因其劍術,被其劍術師傅帶到京都,後來聽從師傅的"運用",成為刺客。因其個性粗魯,談吐粗俗,在當時的土佐藩武士圈子中,頗受厭惡。連帶他上京的師傅,都曾在於他人的書信中表示對以藏的輕蔑。徹底被視為工具。在孝明天皇時的"八月十八日之政變"中,土佐藩失勢,京都的土佐藩武士因此離開京都而歸國,當時的土佐藩主為了向天皇表示恭順,將這些人全部下獄,以藏因之前暗殺之行為,隨即遭受處決。)

 

漫畫中從屬隱者古流劍派"飛天御劍流",其最強劍技為"天翔龍閃"(拔刀術)。其師傅最強劍技則為"九頭龍閃"(九段突刺.......),因個人天賦之關係,其師傅不擅使用拔刀術。

 

拔刀術,日本寫作"居合"或是"居合術",也有直接寫作""(中文音同"")刀術,古語寫作"鞘中"。在戰國之前的劍術中,並沒有被特別劃分出來。一般被視為劍術的一部份一起學習。最早有明確分流出來的,是戰國末期的林崎甚助(??~~1617年,與德川家康同輩)。後世的拔刀流,均奉其為開派宗師。

"居合"在古日文中是指於自家中起居()時,在被突襲,無防備的狀況下,反擊的技術()。也因為日本一般的坐法是跪坐,所以拔刀術的動作通常會單膝點地,單靠一腳來出力。練習者平常就要預先想像,萬一在桌前被突襲要如何反制,在開窗時被突襲的話又要如何動作,萬一背後的屏風藏有人的話要怎樣處理。

練習在生活中預防危險的反應能力,而後才能練習對策(招式)

因為是在猝不及防時使用的技巧,所以快,是第一要件。如果房中人的反應速度不能比入侵者的速度快的話,「先手必勝」這句話就能被入侵者實踐了。也因此現代有人認為,拔刀術就是將拔刀、反擊的動作反覆練習,一個動作要反覆練上個數百次,直到能讓攻擊動作變成人的本能反應一般,做的一如機器般精準快速。這樣遇到危機情況,才能有足夠的速度來出招。從而做到劍道中的另一句要點:「後發制人」。

不過世界上也只有日本人把如何拔刀的研究,誇張到有了流派。這點在東西方的武術上,是難得的共同想法。因為拔刀出鞘之後,與敵人周旋的,還是劍術。光是拔出刀的一瞬間很強,往往是不實用的。除非妳確定妳能用這一刀就解決掉討厭的東西。

 

一般被公認有十二式(依台灣居合道協會的翻譯),日本則依各流派的教導,從十式到十四式都有。不過,現在練習的人,能把公認的十二式練好,就算不錯了。雖然跟一般劍道一樣有段位檢定,不過實際比賽中已經沒有看過有人用了。

 

由於德川幕府希望弱化武士們的戰鬥力,來預防戰國的再起。所以日本的劍術由於政府的主導,由原先的戰場實用派,轉變成為練習身體的活動。現代武術的口號「運動是為了強健身心。」,就是在這樣的時代跟氣氛中產生。也因此造成現在大家認為的拔刀術跟剛剛創始之時的拔刀術,差距不是一般的大。其實不只是拔刀術而已,之前所提到的劍派,都有一樣的問題。只是因為拔刀術在現在的比賽中的出現率,完全比不上其他流派,才會有此一嘆。

 

最早的劍術中,拔刀其實就是一門相當被重視的學問。中條流、富田流、小野流、新陰流等戰國名流,均有對拔刀的技術單獨列出教導,當時的名稱為"拔刀之術"。被視為是一個完整的劍士課程中不可缺乏的部分。而宮本武藏在晚年的心得筆記"五輪書""空之卷"附註上,也寫到自身對戰時,最佔優勢的其實是他的拔刀術。因為高手相爭,有時候勝敗就是只在一個小小的地方決定。所以當時的劍士們,不敢不學。當時流行的劍術決鬥,並沒有限定是否能先把劍拔出鞘來,所以決鬥開始的時候,雙方的太刀都還沒拔出來的情形,並不少見。萬一是遇到宮本武藏的話,先把劍拔出來的人,通常會因為等太久而又把劍收回鞘中。(武藏以在決鬥時遲到有名。)

 

 

到了拔刀術被單獨出來成為拔刀流,拔刀術被定義出來的意思就不太依樣了。新田宮流的傳承書卷中有提過:「在需要瞬間拔劍反擊的時候,劍術跟柔術是可以合併實用在實戰對敵中的。而居合的修業就是以九吋五分之小刀反制三尺三吋之刀。」(原文請見wiki日文版之"拔刀術"中說明文字。) 而創"拔刀流"這名詞的林崎甚助也有提過:「以九吋五分長對上三尺三吋,還能以六吋之差而勝。」(以短勝長之意。)

 這時候的拔刀術,還比較接近古武術,強調綜合柔術,拔刀,劍術的綜合應用,只是在拔刀技巧上有特別注重鍛鍊,而且因應當時沒有戰爭的需求,轉而比較注重防禦性(暗殺、宵小闖入)

 

到了幕末的拔刀術,其實沒落不少。當時最有名的拔刀劍派,是神道無念流。(幕末京都三大門派:天然理心流、神道無念流、北辰一刀流。)新選組的二組組長兼劍術老師  永倉新八,跟桂小五郎都是出在此門下。不過據資料記載,雖然神道無念流最出名的是拔刀術,但是不管是公開比武中,或是門中頒發免許皆傳狀的時候,人們有印象的,都是劍術了。沒有人以拔刀術出名了。

漫畫中的拔刀術,只能存在漫畫中,因為已經失去了讓拔刀術發光的場所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Iazzka 的頭像
    Iazzka

    阿霞

    Iazz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